HTC發佈Q2財報 凈虧20.85億新臺幣

USB CONNECTOR

HTC近期發佈瞭其2018年Q2的財報。在經過瞭Q1扭虧為盈後,HTC Q2再度陷入虧損。財報顯示,HTC Q2營收67.74億新臺幣,較去年同期下滑58%,凈虧損20.85億新臺幣,較去年同期19.5億新臺幣凈虧損有所擴大,每股虧損2.53新臺幣。

HTC曾經是消費者最愛的智能手機品牌之一,其市場份額一度超過10%,然而伴隨著國產智能手機的強勢崛起,HTC手機在智能手機上的競爭力逐年下降,在市場份額上也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自救的HTC隨即發力VR市場,在2016及2017年也獲得瞭市場的青睞,然而隨著VR的降溫,2018年的HTC再度陷入困境。

今年Q1,HTC曾經短期實現瞭扭虧為盈,然而這其中最為主要的原因在於谷歌在今年1月對Pixel團隊以及知識產權的交易,讓HTC獲得瞭一次性收益。此後,缺乏明確且穩定贏利點的HTC繼續處於虧損泥潭中無力自拔。

source:http://www.ebrun.com/20180808/290749.shtml

蘋果拒絕安防騷擾APP 印度威脅對iPhone封網

USB CONNECTOR

據外媒報道,在世界第二大智能手機市場——印度,蘋果公司與政府關系正面臨著新的高風險考驗。近兩年來,蘋果與印度電信監管機構(TRAI)始終在一項新規定上存在分歧,該規定要求蘋果手機安裝印度政府批準的防騷擾應用。

印度電信監管機構上月威脅稱,如果蘋果不遵守規定,可能會導致該公司手機在該國網絡中“無法獲得識別”,這意味著它們將無法正常使用。

這隻是蘋果在印度遭遇的幾個令人頭痛的問題之一。蘋果稱印度是其最優先考慮的市場,但其在印度的市場份額僅為1%。蘋果並沒有因為擴大本土生產而獲得應享的稅收優惠。如果它想避開高額的進口關稅,這一點至關重要。對於許多印度消費者而言,購買iPhone的成本太高。

此外,本地生產也阻止瞭這傢美國科技巨頭在印度開設自己的門店。由於缺乏直接銷售渠道,該公司很容易受到折扣營銷的沖擊,並促使其最近對零售策略進行瞭重大調整。

蘋果與印度電信監管機構的分歧在於,後者希望所有手機制造商都能安裝政府批準的防騷擾應用,以幫助應對垃圾郵件和騷擾電話問題。自2016年以來,這款應用已經在Android應用商店上線,但蘋果公司在3月份表示,TRAI的應用“違反瞭其應用店的隱私政策”。

蘋果在致印度電信監管機構的一封信中表示,預計將於秋季發佈的新版iPhone操作系統將支持該應用的許多功能,但不會完全自動過濾垃圾郵件,因為該功能可能會向被第三方跟蹤的蘋果用戶敞開大門。

然而,印度電信監管機構上個月通知印度電信公司,如果他們的設備不支持政府批準的防騷擾應用,可能在六個月內收到通知,他們的設備將不能使用印度的移動網絡。

在這封6月18日的信函中,蘋果公司要求撤銷關於“無法獲得識別”的條款。蘋果駐印度公共政策主管庫林·桑維(Kulin Sanghvi)寫道:“我們期待與TRAI合作,解決未經請求的商業通信問題,同時確保我們完全遵守保護用戶隱私和安全的承諾。”

在被問及如何看待蘋果提出的要求時,TRAI主席特夏爾馬(R.S.Sharma)表示,不能通過寫信來撤銷或質疑TRAI的決定。他說:“最合適的方式是在法庭上提出質疑。”

在關稅問題上,蘋果也未能得到印度總理納倫德拉·莫迪(Narendra Modi)政府的青睞。為瞭支持迫使海外科技公司在當地生產的政策,印度政府對進口產品加征瞭關稅。入門級iPhone X在印度的售價接近1400美元,比美國高出約40%。

蘋果目前在印度隻組裝兩款低端iPhone。該公司表示,對智能手機組件供應商來說,免進口關稅至關重要,對於實現本地制造同樣重要。但它的請求沒有得到重視,其競爭對手也沒有提出同樣的理由。

三星所有在印度出售的手機都在當地生產,並於上月在新德裡郊區開設瞭全球最大的移動制造工廠。蘋果另一個主要競爭對手——中國小米的主要供應商本周表示,將斥資2億美元在印度南部建廠。

高額關稅加劇瞭蘋果在印度的銷售困境。在印度,蘋果不得不依賴分銷商網絡來供應設備。零售商之間的競爭導致實體店和網上折扣泛濫,而蘋果在單一市場內保持統一價格的政策已經在印度崩潰。

對於消費者來說,這通常意味著一種斷斷續續的購買體驗。

為瞭解決這些問題,蘋果去年年底任命公司元老邁克爾·庫侖佈(Michel Coulomb)為新任印度銷售主管,並將全國分銷商從5傢削減至2傢。據知情人士稱,在6月與20傢蘋果主要分銷渠道合作夥伴舉行會議時,庫侖佈概述瞭一項旨在消除折扣並改善購物體驗的新計劃。

其他消息人士還表示,蘋果的目標是使其與銀行合作提供的融資計劃更具吸引力。但蘋果在印度開設旗艦店仍困難重重,因為直銷店必須有30%的本地產品。這些消息人士拒絕透露姓名,蘋果拒絕就其銷售和分銷策略置評。

在蘋果成功解決監管和銷售障礙之前,其高端iPhone對許多印度消費者來說可能仍過於昂貴,而對其老款iPhone來說,競爭對手已經以遠低於蘋果的價格匹配瞭更多功能。

技術研究公司Counterpoint副主管塔倫·帕薩克(Tarun Pathak)表示:“蘋果標志性標識的傳統吸引力正高端Android智能手機的挑戰,這些手機功能豐富,配備有最快處理器或最佳攝像頭。”

source:http://www.ebrun.com/20180810/291203.shtml

OPPO深圳首開超級旗艦店 線下店減少是趨勢

USB CONNECTOR

8月10日,OPPO在深圳華強北開設華南第一傢超級旗艦店。OPPO中國區銷售負責人嚴濤表示,線下店減少是趨勢,OPPO要做的是順應消費者購機潮流的變化,註重於給用戶提供價值,線下店面必然要調整與重新定位,不關註具體數量多少。

早在2015年至2016年,OPPO迅猛崛起,成為國內手機頭部玩傢,很多人認為其線下渠道、密集的零售網點和“鄉村鎮頭”店是致勝秘訣之一。嚴濤稱,目前OPPO仍然有20多萬傢零售點。

當天亮相的OPPO深圳超級旗艦店內,一方面繼承瞭去年在上海開的首傢超級旗艦店的寬大、開闊,不以密集賣貨為導向;一方面也有變動、提升。

除瞭正常的擺放手機的櫃臺,上海旗艦店內擺放瞭一條七八米長的鋼絲紮成的鯨魚,而深圳旗艦店內則擺放瞭很多已經被智能手機淘汰的電子產品,包括一些遊戲機、MP3等等。超級旗艦店設計師張星稱,在有著歷史積淀的上海,店內設計理念,突出人與人的溝通;在年輕的移民城市深圳,註重人與物的溝通,故而將具有歷史感的產品放在店內透露櫃臺內。

深圳超級旗艦店是首傢銷售手機與售後一體化的旗艦店。OPPO設計師稱這是基於對消費者需求把握,解決用戶實際問題,提升用戶價值。在現場,騰訊《一線》記者觀察到供用戶休息的長木凳上,內嵌瞭USB接口。在一根長四五米的圓扶手上,同樣也有USB接口。充電時,對面墻壁顯示屏上會給出充電時間與充電進度條,用可視化增強與用戶的互動。

OPPO一直保持著對零售市場的敏感度,但是從上海、深圳和接下來年底在北京推出的超級旗艦店來看,OPPO線下渠道變化代表的風向已經區別於仍然追求數量的華為和小米。後面兩者仍然對外表示將加大線下渠道投入資本與數量,引入更多加盟合作方。比如,小米之傢既在向全球拓展,也在向三四五線城市下沉。

值得一提的是,OPPO從來不是渠道、產品和技術等單一發力的手機公司,認準瞭事情肯定會打出“組合拳”。當天深圳超級旗艦店開業時間,同時也是首售OPPO寄予厚望的搭載超級閃充、35分鐘可以充滿電的Find X蘭博基尼版的時間。當天,也是線上店Find X蘭博基尼版發售時間。

據騰訊《一線》現場觀察,當天店面正式開業前,已經有幾十人開始安靜地排隊。後面有人現場買走瞭一部Find X蘭博基尼版手機。據一位OPPO供應商夥伴在朋友圈披露,Find X蘭博基尼版網上轉手價在15000元至18000元,那些志在必得的人已經開價到2萬元。當天開業,準備瞭20臺Find X蘭博基尼版,第二天是10臺。隨著產能爬坡,Find X蘭博基尼版逐漸會充量供應。

source:http://www.ebrun.com/20180810/291290.shtml

小米IPO後如何運用資金贏得印度市場

USB CONNECTOR

小米不僅是一傢中國的手機公司,它同時還經營著金融和娛樂業務。在過去的一年中,這傢手機制造商也試圖在印度復制中國模式,並一直在該國投資金融和娛樂業務。

去年年底,小米透露瞭其想要成為印度互聯網公司的計劃。

現在,在中國香港證券交易所通過首次公開募股融資45億美元幾周後,小米計劃投資互聯網服務,特別是物聯網領域,並進入印度的高端智能手機市場。

小米印度負責人Manu Jain在接受ET采訪時表示,該公司計劃將30%的募集資金投資於全球擴張,印度也是一個重要的市場,也將獲得投資。

手機制造商的MiMusic,文件共享應用程序Mi Drop、MiBrowser和購物應用程序MiStore是其印度現有的一些服務。除此之外,它最近還在印度推出瞭MiCredit,可以為用戶提供高達10萬盧比的貸款額度。

此外,小米公司也進行瞭許多其他投資,迄今為止已在印度投資瞭10傢創業公司。在社交網絡應用程序Sharechat,數字內容平臺Hungama以及貸款創業公司Krazybee、Samosa Labs等公司的投資與其構建互聯網服務的戰略保持一致。

它還計劃在視頻內容上下大賭註。今年早些時候,小米還發佈瞭兩個信息:推出Mi TV,引發瞭廣泛的討論;宣佈與Sourav Ganguly支持的短格式視頻內容平臺Flickstree合作。

小米的前副總裁Hugo Barra早些時候透露,隨著公司的用戶群在印度不斷增長,隨著4G普及率的提高,他預計通過小米設備將可以看到越來越多的數字媒體消費。

盡管印度經濟增長巨大,但公司並非一帆風順。根據Counterpoint Research的數據,在2018年4月至6月的季度,小米在印度失去瞭領先地位,三星以29%的市場份額重新奪回瞭榜首,而小米的份額比例則為28%。

此外,小米未能保持可持續發展的步伐。該公司最近的首次公開募股也是一個例子,當時它籌集瞭47億美元(不到之前金額的一半),最終達到540億美元(幾乎是預計1000億美元估值的一半)。

source:http://www.ebrun.com/20180810/291312.shtml

Q2華為超蘋果成全球第二大智能手機供應商

USB CONNECTOR

據國外媒體報道,市場研究公司Gartner表示,在2018年第二季度,華為超過蘋果成為全球第二大智能手機供應商。

Gartner公司的研究總監古譜塔(Anshul Gupta)表示,2018年第二季度,華為的智能手機銷量增長瞭38.6%。華為繼續在其智能手機中引入創新功能,並擴大其智能手機產品組合,以覆蓋更多的消費群體。

該公司對零售渠道的投資,品牌的建設,以及榮耀品牌的準確定位等因素促進瞭銷量增長。目前,華為在全球70個市場發售榮耀手機,榮耀品牌正成為華為的主要增長動力。

總體而言,2018年第二季度,全球智能手機銷售量同比增長瞭2%,達到3.74億部。

三星仍然是全球最大的智能手機供應商。2018年第二季度,該公司的智能手機銷量同比下滑瞭12.7%。

古譜塔表示:“三星面臨著全球智能手機需求放緩以及來自中國制造商日益激烈的競爭。對其旗艦智能手機的需求放緩,導致三星的盈利能力下降。現在,它希望秋季發佈的Note 9手機能夠重振其手機業務。”

2018年第二季度,蘋果手機銷量微幅增長0.9%,基本持平。

古譜塔表示:“蘋果目前這款旗艦手機的新增附加值較低,導致其2018年第二季度增長放緩。iPhone X的需求開始放緩的時間,遠遠早於其推出其它新機型的時間。來自中國品牌的競爭加劇,以及消費者對手機價值的更高期望,都給蘋果帶來巨大壓力。外界要求蘋果在旗艦手機中增加更好的附加值,以促進增長。”

在Gartner報告中,小米和OPPO成為2018年第二季度,全球手機市場的第四名和第五名。

小米專註於擴大產品組合,並對網絡銷售和實體店銷售進行瞭統一整合,這促使其在全球市場放緩的背景下實現瞭增長。

在智能手機操作系統市場上,谷歌的Android系統在2018年第二季度進一步擴大瞭領先優勢。Android系統的市場份額增加至88%,而蘋果iOS系統則獲得瞭11.9%的市場份額。

8月初,市場調研公司IDC發佈的報告也顯示,2018年第二季度,華為的智能手機出貨量達5420萬部,超越蘋果,位居全球第二位。蘋果自2010年第二季度以來首次未能進入全球智能手機制造商兩強。

IDC的數據顯示,iPhone第二季度出貨4130萬部,同比增長0.7%。第二季度,蘋果的市場占有率為12.1%,高於去年同期的11.8%。小米第二季度出貨3190萬部,同比增長48.8%;OPPO第二季度出貨2940萬部,同比增長5.1%。其它品牌手機共出貨1.137億部,同比減少18.5%,市場份額由去年第二季度的40.1%降為33.2%。

source:http://www.ebrun.com/20180828/294495.shtml

印度手機市場爭奪戰打響 三星小米誰會勝出

USB CONNECTOR

小米大戰三星,這聽起來像個科幻大片。它們之間的戰役確已在全球第二大市場——印度打響瞭。

手機品牌之間的競爭並不是什麼新鮮事。但是,在印度假日季,小米和三星之間的競爭將會變得最為激烈,因為它們勢均力敵,且都滿懷信心。這兩個手機品牌共占市場份額的60%。通常來說,假日季的銷售額占到手機制造商每年營收的三分之一。因此,這可是牽涉重大利益的大事。

值得一提的是,小米連續領先兩個季度後,局勢陷入混亂,就連專傢也不知道誰是印度手機市場上的冠軍。市場研究公司Counterpoint稱,在第二季度,三星的份額為29%超過瞭小米的28%,奪回瞭第一名的寶座。而市場研究公司IDC則稱小米依然領先於三星,二者份額分別為29.7%和23.9%。市場研究公司Canalys則認為這兩傢公司旗鼓相當,小米的份額是30.4%,三星的份額則為30.2%。

這兩傢公司每個季度的手機銷量都超過瞭1000萬部——這個數字是2014到2015年度單個季度手機銷量的三倍多。而且,這兩傢公司都在印度設有生產廠。

但是,這兩傢公司的老板持有不同的觀點。小米印度負責人馬努-傑恩(Manu Jain)稱,該公司並不關心誰是第一,而隻關心自己是否在高速發展。他說:“我們在這個季度銷售瞭1000萬部手機,這是一個裡程碑事件。我想,任何人都沒有理由說,我們做得不好,或者說我們犯瞭一些錯誤。”

高東真,三星電子移動通信部門總裁高東真表示,該公司在印度一直面臨競爭。“我們正在關註他們(競爭),但我們沒有改變我們的戰略或路線圖。我堅信我們能在印度取得勝利。”

小米的網絡銷售非常火爆,現在它正準備通過其優選合作夥伴商店來積極拓寬線下銷售渠道。三星的實體店則一直很強勢,但是它現在也順應時代,開始專註於發展網絡銷售渠道,方法是提供更多針對消費者的優惠措施。三星擁有各種價位的手機,而小米則在努力推出多種價位的手機,而且小米宣佈準備利用其POCO品牌進軍3萬盧比價位(約合430美元)以上的高端智能手機市場,這個價位的市場一向由三星和蘋果統治。

Counterpoint公司的分析師安斯卡傑恩(Anshika Jain)說:“因為三星和小米都采用瞭多渠道戰略來搶占中低端市場的更大份額,所以這次競爭將會變得更加白熱化。在未來幾個季度,這兩個競爭對手之間的競爭隻會愈演愈烈。”

“三星與小米的手機銷量都在1000到1200萬部之間,它們是印度智能手機市場上的兩大贏傢。”Canalys公司的研究經理拉沙佈多什(Rushabh Doshi)說。三星和小米的一個重大差異是:前者能夠為零售商提供很高的利潤率,後者的利潤率很低,但是銷量很高。

調高利潤率是三星在第二季度獲得成功的主要原因之一,在假日季,這仍將是一個可怕的戰略。而小米的很多線下合作夥伴稱,小米的各款手機銷售速度都非常快。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戰略師稱,現在主要的問題是三星全方位覆蓋各種價位的手機是否能夠對抗小米針對年輕消費者發起的凌厲市場營銷攻勢。

IDC公司的分析師尤帕薩那喬希(Upasana Joshi)稱,在300美元以下價位的手機市場,這兩傢公司都推出瞭多種機型,它們也都因此頗受歡迎且極具競爭力。由此可見,沒有人能夠猜出這場巔峰之戰的最後贏傢是誰。

source:http://www.ebrun.com/20180828/294521.shtml

小米生態鏈公司雲米在美IPO 擬融資$1.5億

USB CONNECTOR

小米公司的生態鏈傢電供應商雲米(Viomi Technology)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提交IPO申請文件,計劃以“VIOT”為代碼在納斯達克上市交易,擬融資最多1.5億美元。文件中提到,融資所得款項將用於研發、銷售和營銷計劃,潛在的戰略投資和收購,以及一般公司用途。

雲米的首次公開募股將由摩根士丹利和中金公司牽頭,發行美國存托憑證。

根據招股書顯示,截止2018年6月30日,雲米凈營收10.4億元人民幣,與去年同期的2.706億相比增長瞭284%。另外,2017年全年,雲米凈營收為8.73億元人民幣,凈利潤為1891.9萬元人民幣。

據招股書,雲米創始人陳小平持股為41.3%,為公司最大股東。順為資本持股為20.5%,小米旗下基金Red Better Limited持股為19.5%,即雷軍系一共持有雲米40%股權,為第二大股東。

紅杉資本旗下基金SCC Venture V Holdco I,Ltd.持股為6.3%。當前,陳小平為雲米創始人、董事會主席及CEO,小米高級副總裁劉德為雲米董事。

據周二提交給美國監管機構的備案文件顯示,小米是雲米的戰略合作夥伴、股東和最重要的客戶。

雲米曾於8月22日傳出IPO的消息,知情人士稱,這傢成立4年的公司可能會融資約2億美元,最早有望於今年完成上市。

雲米總部位於佛山,該公司在2015年完成A輪融資,小米參投,後來還獲得紅杉資本和新加坡主權財富基金GIC的投資。雲米網站上有一張該公司創始人陳小平穿著黑色套頭衫的照片,讓人想起已故蘋果聯合創始人史蒂夫·喬佈斯(Steve Jobs)。雲米尚未對此置評。

陳小平在此前的采訪中透露,雲米所有的產品都自主研發,並集中精力做單款爆品,通過大規模生產降低成本。此外,雲米還開創性的建立瞭F2C新零售模式,在雲米線下門店,消費者可以直接掃碼支付,由工廠直接配送到消費者傢裡,減少瞭中間環節,從而提高效率,降低成本。

雲米將成為第二傢上市的小米生態鏈公司。此前,小米手環生產商華米於今年2月在美國進行首次公開募股,籌資1.265億美元。

自上市以來,華米股價已經累計上漲2.7%,落後於同期標準普爾500指數6.8%的漲幅。之後,小米也在今年6月份在香港上市,融資54億美元。

根據彭博統計,中國企業今年以來的赴美IPO總額達到60億美元,而去年全年總額僅為40億美元。

source:http://www.ebrun.com/20180829/294634.shtml

小米移動支付將在印度出爐 叫板Paytm

USB CONNECTOR

小米公司上市後遭遇的一大質疑,就是互聯網收入比重過低,支撐不瞭“互聯網公司”的標簽和市盈率。二季度財報顯示,小米的互聯網業務收入占比,出現瞭下滑。

或許是為瞭提高互聯網業務,據外媒最新消息,小米公司即將在印度推出移動支付服務。

印度媒體日前引述知情人士的話說,小米已經做好各種準備,即將在印度推出“小米支付”(Mi Pay)服務,這也意味著印度的移動支付市場將迎來另外一位競爭者。

兩位消息人士稱,小米在印度的移動支付業務已經進行瞭試驗,目前正在等待印度政府監管機構的最後批準。

據稱,小米公司已經和印度的一傢私營金融公司建立瞭移動支付的合作,雙方的系統將會整合,一旦獲得正式的運營牌照後,小米支付將會和銀行業建立更多合作關系。

眾所周知的是,小米已經連續幾個季度成為印度最大的智能手機品牌,機構統計顯示,小米囊獲瞭大約三成的份額,和三星電子一同壟斷瞭六成份額。小米正在印度設立更多的零售店和小米之傢,以便拉近和印度消費者和粉絲的聯系。

小米也成為第二傢對於印度移動支付市場產生興趣的中國公司。早前,中國電子商務巨頭阿裡巴巴公司已經收購、控股瞭印度最大的移動支付公司Paytm。

占據行業領先優勢的Paytm,還獲得瞭日本軟銀集團以及美國股神巴菲特執掌的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的投資。在阿裡等股東的支持之下,Paytm還擴展瞭業務,從移動支付進入瞭網絡零售領域。

顯而易見的是,小米進入印度移動支付市場較晚,面對Paytm等對手將面臨巨大的挑戰。

小米公司對於移動支付並不陌生,早在2016年,小米在中國市場推出瞭小米支付,和中國銀聯進行合作,推出基於手機NFC(靠近收款設備即完成支付)的支付服務。

不過,小米支付在中國移動支付市場的具體份額目前尚不得而知。目前,中國移動支付已經被支付寶、微信支付兩大巨頭所主導,兩傢公司的收款二維碼在中國的大街小巷已經是司空見慣。

在印度銀行業,早前印度國傢支付公司推出瞭UPI基礎支付平臺服務,為移動支付的發展奠定瞭基礎。

據報道,小米在印度的移動支付同樣基於UPI平臺,其服務和谷歌Tez、PhonePe、PayU、WhatsApp支付類似。

在印度移動支付市場,小米公司是否能夠利用手機銷量老大的地位和軟件捆綁優勢促使小米支付站穩一席之地,尚不得而知。

在獲得手機市場的寶座之後,小米公司在印度展開瞭多元化,近期已經把電視機業務引入到瞭印度,另外小米也在和印度的互聯網公司和第三方開發者合作,推出一些APP以及媒體內容。

在近日發佈的二季度財報中,小米公司公佈瞭具體的互聯網業務收入(40億元人民幣),但是並未把這筆收入分拆到中國、印度等具體市場。(綜合/晨曦)

source:http://www.ebrun.com/20180830/294927.shtml

小米國際化又下一城:進軍土耳其

USB CONNECTOR

今年,小米在香港聯交所上市,小米的國際化戰略也大幅提速,產品正在覆蓋全球更多國傢和地區。據外媒最新消息,小米國際化又下一城,首次在土耳其開店。

據國外媒體報道,上周五,小米公司和合作夥伴在土耳其首都伊斯坦佈爾開設瞭第一傢小米零售店。

在這傢位於瓦迪伊斯坦佈爾購物中心的零售店中,展示瞭小米公司的160多種電子產品,比如智能手機、配件、筆記本電腦、傢用產品等。

當地一位經銷商人士表示,小米的產品配置創新功能,價格實惠,給消費者帶來很大滿足感。

伴隨著上述零售店的開張,小米新款的“小米8”手機也開始在土耳其銷售。

小米產品的代理商表示,將會在土耳其開設更多的小米零售店,同時提高小米產品在該國的市場份額。

小米公司在全球的主導產品是低端高性價比手機,該公司手機平均售價在150美元左右,和三星、蘋果等形成鮮明對比。小米正在憑借其強大的性價比優勢,提升亞非拉市場份額。

根據美國權威科技市場研究公司IDC的報告,今年二季度,小米手機銷量同比增長瞭近一半,獲得全球9.3%份額,成為全世界排名第四的手機廠商。

小米的增速高於華為公司的41%,排名第一。不過小米的全球市場份額和華為還有不小的差距。

今年以來,或許是為公司上市造勢,小米擴大瞭國際化戰略,在許多國傢首次開店或是售賣產品,比如歐洲多國、韓國等。

小米公司八月份公佈瞭二季度財報,數據顯示,海外業務的收入高達23億美元,已經占到瞭公司總收入的三分之一。

小米也對外表示,截至今年二季度,小米手機在全球25個國傢地區進入瞭前五名。

source:http://www.ebrun.com/20180918/297881.shtml

榮耀回應:繼續獨立運作仍是華為一部分

USB CONNECTOR

9月22日,針對外界傳言榮耀即將從華為體系中脫離的報道,榮耀相關人士回應稱,榮耀會繼續保持獨立的品牌運作,但依然會是華為公司的一部分。

9月21日晚間,據虎嗅網報道,華為手機的互聯網子品牌榮耀,將要徹底從華為體系中脫離,成立獨立的公司。

消息稱,獨立之後,榮耀可以強化品牌形象、拓展海外市場,而對於消息的真實性,虎嗅還引用瞭前華為消費者業務CMO張曉雲轉崗榮耀的案例。

9月 3日晚,前華為消費者業務CMO張曉雲今日在微博發文稱,根據公司的最新安排,自己將回歸榮耀手機,擔任榮耀首席戰略和品牌發展官。

張曉雲2001年加入華為,從事研發、銷售、營銷工作。第二年加入華為終端團隊。2012年榮耀成立,出任榮耀CMO,2015年 3月被調任擔任華為消費者業務CMO。今年3月19日,華為終端再次進行人事調整,張曉雲卸任終端CMO,重新任命為華為消費者業務首席品牌官

source:http://www.ebrun.com/20180922/298670.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