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裡巴巴150億入股分眾傳媒 發力大數據營銷

USB CONNECTOR

7月18日,分眾傳媒發佈公告,阿裡巴巴集團及其關聯方將以約150億元人民幣戰略入股分眾。雙方將共同探索新零售大趨勢下數字營銷的模式創新。

公告顯示,阿裡網絡與分眾傳媒股東Power Star及GlossyCity簽訂《股份轉讓協議》,通過協議轉讓方式合計受讓分眾傳媒774,401,600股股份,占上市 公司股份總數的5.28%。其中包括受讓PowerStar所持有的分眾傳媒406,609,165股股份,占上市公司股份總數的2.77%;受讓Glossy City所持有的分眾傳媒367,792,435股股份,占上市公司股份總數的2.51%。

2018年7月16日,Alibaba Investment和New Retail與Giovanna Cayman及AlibabaInvestment和New Retail與Gio2 Cayman分別簽訂《股份轉讓協議》,Alibaba Investment和NewRetail通過間接受讓股權方式,合計間接受讓分眾傳媒398,074,142股股份,占上市公司股份總數的2.71%。

本次權益變動前,阿裡網絡未直接持有上市公司股份。本次權益變動後,阿裡網絡直接持有上市公司774,401,600股股份,占公司股份總數的5.28%;Alibaba Investment和NewRetail合計間接持有上市公司398,074,142股份,占上市公司股份 總數的2.71%。

公開信息顯示,分眾傳媒是全球最大的城市生活圈媒體,中國最具品牌引爆力的廣告傳播平臺。目前覆蓋逾300個城市的2億城市中產。中期目標覆蓋500個城市的500萬個終端,日覆蓋5億城市新中產,觸達中國城市絕大部分的主流消費力。

source:http://www.ebrun.com/20180718/287056.shtml

小米股價上漲 雷軍居福佈斯中國富豪第6位

USB CONNECTOR

自首日破發之後,小米股價就保持上漲的勢頭。今日股價再漲5.26%,報價22港元,同時雷軍身價也是水漲船高,超200億美元的身價,直接讓他登上福佈斯中國富豪第6位。

根據公開資料顯示,昨日小米以20.9港元收盤,今日開盤報價21.4港元,而其走勢可謂是高開高走,上漲幅度高達5.26%,股價也達到瞭22港元以上,創上市以來新高,市值逼近5000億港元。

隨著小米股價一路走高,雷軍的個人身價也是水漲船高。今日雷軍身傢首次突破200億美元,僅次於騰訊馬化騰、阿裡馬雲、恒大許傢印、萬達王健林、碧桂園楊惠妍,居於福佈斯中國富豪第6位,而且根據福佈斯全球實時富豪排行榜,雷軍已經進入全球前50,接近瞭特斯拉/SpaceX的埃隆·馬斯克、微軟聯合創始人之一保羅·艾倫。

而在此之前小米發行價區間為17-22港元,而小米IPO最終定價為17港元,這意味著,資本市場當初隻接受瞭小米定價區間下限的17港元,此輪突破22港元後,資本市場對於小米的爭議仍在繼續,小米的估值、商業模式、海外拓展等是其爭議的焦點。

資本市場對小米的態度可謂是冰火兩重天,有看好者如投行麥邁格理,曾在日前發表研究報告表示,看好小米的競爭性和商業模式,認為對比其他手機設備商,小米更能對其用戶貨幣化,並與互聯網和電商同業相近,目標價30元,相當於預測市盈率35倍,2018至2020年每股盈利年均復合增長40%,評級“跑贏大市”。

有看好者的同時就有叫衰者,即便雷軍將小米重新定義為“一傢同時能做電商、硬件、互聯網的全能型公司”,是“新物種”。但市場上仍有不少投資者仍將小米定義為科技消費品公司。

但這一切仍需時間來驗證,就想雷軍說的那樣,“上市意味著巨大的挑戰和沉甸甸的責任,上市僅僅是小米新的開始”。

source:http://www.ebrun.com/20180719/287081.shtml

蘋果在印銷量持續低迷 國產手機迎新機遇

USB CONNECTOR

蘋果手機在印度市場的銷量陷入瞭前所未有的冰點。

根據調研機構Counterpoint最新的數據顯示,2018上半年蘋果的iPhone手機在印度銷量不足100萬臺,市場份額僅剩2%。彭博社消息稱,近期蘋果印度已有多名高管相繼離職,包括蘋果在印度的全國銷售和分銷主管、其商業渠道和中端市場業務負責人、電信運營商銷售主管等等。持續萎靡不振的市場銷量或許是眾多高管離職的原因之一。

事實上,iPhone近幾年在印度的銷量一直處於低迷狀態。2016年蘋果公司在印度一共賣出瞭250萬部iPhone,其中約有三分之一的銷量來自第四季度,歸功於iPhone7的上架出售;而在2017年,蘋果在印度也僅僅出售瞭320萬臺iPhone。要知道,蘋果手機每年的出貨量均在2億左右,兩三百萬臺的銷量確實太不盡如人意,尤其是在庫克極為看重的印度市場。

蘋果手機的“水土不服”

作為全球第二大智能手機市場,印度憑借獨特的人口紅利和制造業優勢,早已成為各大手機廠商眼中的“香餑餑”,呈現快速發展的態勢。近年來印度智能手機市場競爭愈演愈烈,眾多國產品牌如OV、小米、一加等紛紛進軍,均取得瞭不錯的成績。相比之下,智能手機屆的巨頭——蘋果卻顯得有點“水土不服”。

iPhone的售價過高是蘋果在印度銷量慘淡的最主要原因。目前,印度的消費水平和人均收入還不足以支撐蘋果手機的暢銷。印度手機市場主要產品的價格區間在5000盧比到20000盧比(約合人民幣500-2000元);而iPhone的售價為600美元(約合人民幣4200元)左右,是普通手機的近八倍。對於價格敏感度極高的印度消費者,蘋果長期以來的高端市場定位顯然不符合當地的實情。

另一方面,由於印度進行瞭GST全面稅改,由國外進口到印度的智能手機,除瞭納繳10%的基本關稅,還需繳納35%-40%的增值稅。如此一來,更不利於蘋果手機在印度的銷售。除此之外,銷售渠道的局限性也是蘋果在印度銷量低迷的原因之一。目前蘋果在印度的銷售方式依然是靠第三方授權經銷商,反觀國內手機品牌,卻已是早早卯足勁拓展渠道。小米在印度不斷增加線下渠道,擴充其商店網絡規模;一加線上與亞馬遜深度合作,線下則開設體驗店,均取得不俗的反響。售價過高、稅改政策、銷售渠道局限等不利因素,都使得蘋果在印度這個龐大的新興市場中變得“水土不服“。

國產手機迎來新機遇

蘋果在印度的銷量慘淡,與此同時,各大國產手機的銷量卻在持續走高,前景一片大好。根據IDC的研究報告,2018年一季度印度手機市場出貨總量為5660萬臺,前五大手機廠商分別為:三星(28.1%)、小米(14.2%)、vivo(10.5%)、聯想(9.5%)、OPPO(9.3%)。而定位中高端,每年隻出1-2款旗艦機的一加手機,同樣在印度表現強勢:Counterpoint發佈的2018年第一季度印度高端手機市場調查報告顯示,一加手機占印度高端手機市場份額25%,排名第二,並憑借高達192%的增速,成為增長速度最快的品牌。一季度,三星、一加和蘋果占據瞭整體高端手機市場95%的市場份額。

印度高端手機市場一季度市場份額

由此可見,國產手機品牌進軍印度市場均取得不錯的成績。而2018上半年蘋果在印度的銷量遭遇“滑鐵盧”,無疑會為各大國產手機廠商的生發展存騰出空間。蘋果銷量銳減,空出來市場份額將由誰搶占先機?或許是小米,憑借價格優勢再次獲得印度消費者的青睞;又或者是一加,憑借精品旗艦,取代蘋果俘獲印度不斷增長的中產階級的心。可以肯定的是,蘋果在印度銷量的下滑,將為國產手機帶來一場新的機遇。未來,相信中國手機品牌會在印度市場中占據越來越重要的地位。

source:http://www.ebrun.com/20180719/287262.shtml

HTC印度裁員:高管幾乎走空 暫停智能手機

USB CONNECTOR

最近幾年,HTC持續低迷的表現被很多人都看在眼裡,並且似乎HTC的這種低迷還會持續下去。據悉,HTC即將停止在印度市場的智能手機業務。

根據《經濟時報》的報道稱,HTC印度管理團隊的三位高管已經離開瞭公司。消息人士稱,HTC已經要求70到80人的印度團隊大部分人做好離開的準備,當然也保留部位職位,比如首席財務官。

據悉,HTC還中止瞭在印度市場的分銷協議,並且與分銷商清算瞭之前的欠款。

一位HTC高管表示,未來HTC不會完全退出印度市場,因為還會繼續在當地銷售Vive虛擬現實眼鏡產品,但這隻是規模非常小的一部分業務。

另一位消息人士稱,HTC還有可能重新整合印度市場,采用與華為榮耀類似的在線銷售策略,但究竟是否恢復印度智能手機業務,主要取決於公司在全球銷售表現的恢復情況。

HTC的一位發言人證實瞭裁員的消息,但表示在印度公司仍保留瞭10名以上的員工,具有完成的公司架構。

HTC在印度市場的份額近年來大幅下滑。根據去年的一份報告顯示,HTC在2017年一季度的印度市場份額僅為0.26%。而在5萬盧比(724美元)以上的高端市場份額也隻有區區的1.82%。

此外,有網絡媒體發現,從2016年到2017年,這傢來自中國臺灣的智能手機廠商成為瞭最大的輸傢。包括小米、LYF和vivo等廠商的同比增幅都達到瞭三位數,但HTC的跌幅卻高達79%。

source:http://www.ebrun.com/20180720/287316.shtml

消息稱小米在韓建立零售店 挑戰三星主場

USB CONNECTOR

總部位於中國的小米與韓國兩大電信商SK電訊和韓國電信展開合作,在首爾推出瞭包括其旗艦產品紅米Note 5在內的最新智能手機,價格區間為200,000-300,000韓元(10000韓元約合60人民幣)。小米具有競爭力的價格將低於300美元,遠低於2017年韓國智能手機平均售價的500美元以上,在韓國市場迅速得到關註。

小米的盈利一直低於5%,但薄利策略也是中國智能手機廠商進軍新領域的最強武器。小米已經在印度智能手機市場上戰勝瞭三星,現在正在試圖挑戰三星的主場。

目前,三星是韓國最大的智能手機供應商,占據55%的市場份額,其次是蘋果,占據28.3%,LG電子占15.7%。三傢手機廠商已經占據瞭99%的市場份額,幾乎沒有任何其他廠商的進軍空間。

為瞭突破重重阻礙,小米推出瞭紅米Note 5,配備5.99英寸全面屏,1200萬像素的後置攝像頭和500萬像素的前置攝像頭,以及人工智能技術加持,售價為299,000韓元,它一直是小米在印度市場上獲勝的明星產品。雖然小米沒有透露其在韓國的預定數量,但是通過當地渠道的消息來源已經報道瞭消費者的積極反饋。據傳小米也正在考慮在韓國建立自己的零售店。

source:http://www.ebrun.com/20180725/288254.shtml

華為創紀錄 第二季度中國市場份額達27%

USB CONNECTOR

市場研究機構canalys發佈瞭中國智能手機第二季度出貨量報告。

報告顯示,中國智能手機出貨量第二季度達到瞭1億臺以上,較第一季度的9100萬臺有所增加。

其中華為在中國的市場份額達到瞭27%,這是自2011年以來中國智能手機廠商創造的最大份額,較2017年第二季度的21%市場份額有明顯提升,增幅較大。

排名第二三位的分別是OPPO和vivo,其中OPPO第二季度的份額較2017年第二季度有小幅上漲,達到瞭21%,而vivo的增幅較大,增長瞭30%,它與OPPO之間的差距正在縮小。

排名第四、第五位的分別是小米和蘋果,其中小米第二季度在中國的市場份額為14%。

整體來看,前五大手機廠商占據瞭出貨量的90%,一年前是73%,留給其它手機廠商的機會越來越小。

canalys分析師表示,華為旗下品牌榮耀占華為2018年第二季度出貨量的55%,高於一年前的33%。榮耀憑借最新的旗艦機型已成功打入500美元以上的高端市場,同時其在中低端領域繼續與小米等對手展開競爭,爭奪市場份額。

source:http://www.ebrun.com/20180726/288288.shtml

小米進軍美國之路:性價比 生態軍團多點開花

USB CONNECTOR

雖然小米手機歷經數年仍未正式進軍美國市場,但“厚道價格”的生態軍團卻早已多點開花。華為進不去的美國市場,小米會有戲嗎?

比上市還有耐心

“美國市場會等我們做好準備之後(再說),暫時不考慮。今年有點忙不過來,增長太快。” 在本月初的上市活動中,被問及美國市場的話題時,小米CEO雷軍又一次推遲瞭進軍美國的時間表。

對於美國市場,小米高層的態度比上市融資還有耐心。2016年還在宣稱“五年不上市”的雷軍,直到去年才開始直面上市的問題,轉眼今年夏天就已經赴港敲鐘。但對美國市場,小米已經吹響進軍號角三年之久,迄今依然還在積極籌備的階段。

在小米美國官網上,隻有移動電源、耳機音箱、攝像頭等寥寥十來款周邊產品介紹,找不到任何小米手機和電視的信息。而且,在這些周邊產品中,隻有不到十款產品可以跳轉到亞馬遜平臺銷售,並沒有自己的電商平臺。這就是小米美國目前的業務現狀。

2015年2月,小米聯合創始人、總裁林斌和時任全球副總裁巴拉(已經離職去Facebook)在舊金山召開媒體見面會,首次向美國媒體宣佈進軍美國市場。當時小米正處在意氣風發的高速增長期,前一年全球手機銷量突破6000萬部,躋身全球前六,正式啟動全球化戰略。

但林斌當時對新浪科技明確表示,小米對美國市場並不會急於求成,暫時隻會銷售耳機、電池、手環等周邊產品。他解釋說,由於專利積累、系統內容、電商平臺和售後服務都需要時間,因此小米手機、電視等核心產品何時在美國上市,並沒有時間表。

隨後的2016年,卻是小米的滑鐵盧之年。IDC的數據顯示,2016年小米全年手機銷量比上年下滑瞭36%,而且每個季度都在同比下滑。在國內市場出現嚴重危機的情況下,小米把海外市場的拓展重心放在瞭東南亞和印度等新興市場,而對作為發達市場的美國隻能暫時擱置。

關鍵運營商渠道

與中興和華為這兩棵中國通信行業的招風大樹相比,小米成立僅有八年時間,沒有涉足敏感的通信行業,如今又在香港公開上市,他們在美國遭遇的政治阻力和非貿易壁壘或許會相對較小。除瞭中興和華為,在美國銷售智能手機的中國廠商還有TCL(旗下阿爾卡特)、酷派和一加。這三傢廠商的業務目前並未遭受兩國經貿關系降溫帶來非貿易壁壘的影響。

不過,即便小米可以順利進軍美國市場,他們還需要面對一個巨大的障礙:運營商渠道。與中國和歐洲市場不同,每年兩億部銷量的美國智能手機市場依然由運營商牢牢把控,占據瞭接近九成的出貨量。其中,單是Verizon和AT&T這兩大運營商就占據瞭68.8%的出貨份額。

雖然公開市場的裸機銷售不斷增長,但相比運營商渠道依然是小眾。2016年美國公開市場裸機的市場占比依然隻有12%,而且其中74%的裸機銷售來自於沃爾瑪、百思買等諸多線下門店。這意味著小米所擅長的公開渠道網購平臺,在美國智能手機銷量的占比隻有三個百分點。

而且,美國的運營商渠道或許是諸多市場中最為困難的。不僅要有先期合作做雙方關系的鋪墊,還要有嚴格的機型測試流程,更對廠商的規模和質量有著明確要求,整個階段至少需要兩年時間。無論是中興或是酷派,都是耐心經歷瞭這個過程才得以在美國運營商銷售產品。(TCL旗下的阿爾卡特品牌則與美國運營商)

相比兩個失敗案例:樂視前期投入瞭大量資金與AT&T培養合作關系,卻在即將進入運營商渠道之前遭遇自身資金鏈斷裂,因而錯失手機打開美國市場的良機。而華為則是已經與AT&T達成合作協議,即將正式宣佈之前,AT&T因為美國國會議員的施壓而突然取消合作。

在最近小米的西班牙市場拓展活動中,小米負責海外市場的高級副總裁王翔對新浪科技具體談到瞭這個問題,“美國市場的獨特性在於運營商主導,網絡頻段和國內比更復雜,需要投入更多的網絡工程師;這跟小米以往熟悉的模式並不相同的。我們習慣設計一款產品,能針對越多的用戶越好。另外同時間段裡我們的精力也有限,並不能全球全部市場同步前進。”

生態產品多點開花

實際上,小米這幾年在美國市場並不是沒有舉動。2016年,小米在谷歌I/O期間發佈瞭一款基於Android TV的電視機頂盒,隨後悄無聲息的在沃爾瑪、Target、百思買等零售渠道上市銷售。這款明顯帶有市場試水和打造口碑性質的機頂盒歷經一年半時間,目前依然在售。

值得一提的是,售價僅為69美元的小米盒子美國版在沃爾瑪的用戶評價超過瞭四星。(註:當時同等參數的Roku盒子定價超過瞭130美元。)“性價比超高!”這是得到最多點贊數的一個評論。“價格厚道、感動人心”,雷軍公開信中的這八個字在任何市場都是殺手鐧。

雖然小米手機暫時沒有進入美國市場,其龐大的生態軍團早已先行打動瞭美國消費者。搜索亞馬遜和沃爾瑪這樣的公開平臺,可以找到第三方賣傢出售的小米手機、手環、移動電源、掃地機器人等諸多產品。小米產品的性價比保證瞭這些賣傢的利潤空間。

早在2014年的小米手環第一代發佈之後,美國市場就出現瞭第三方賣傢的水貨,價格也從國內的12美元(以國內79元估算)提升到瞭35美元(折合人民幣230元),依然供不應求。而小米手環二代如今在亞馬遜的售價已經降到28美元(折合人民幣180元),成為瞭亞馬遜的推薦產品。小米手環三代(國內售價169元)的亞馬遜水貨售價則高達44美元(折合人民幣298元)。

同樣以性價比風靡美國市場的,還有諸多小米生態鏈相關企業的自有品牌產品。不過這些產品,並沒有小米的商標,也沒有接入小米的智能應用。

小蟻生產的攝像頭幾乎每一款都是亞馬遜上的官方推薦和銷量冠軍,用戶評價超過四星。其不到50美元的定價隻有Nest的三分之一。而且,小蟻攝像頭在美國使用的是和米傢極為相似的Yi Home應用,其在谷歌應用商店的下載量已經突破瞭100萬。除此之外,華米科技(小米手環生產商)、萬魔耳機(小米耳機生產商)的多款產品已經進入美國市場數年時間,石頭科技(小米掃地機器人生產商)也在積極籌劃在美國市場銷售。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美國的共享單車比中國慢熱瞭整整兩年。不過,目前加州三傢最為熱門的共享電動滑板車創業公司,Lime、Bird和Spin,居然都不約而同采購瞭小米的電動滑板車(國內售價1999元,折合295美元)。

source:http://www.ebrun.com/20180727/288536.shtml

友達光電第二季度營收167億 凈利潤2.78億

USB CONNECTOR

臺灣面板廠商友達光電日前公佈瞭2018年第二季度財務報表。報告顯示,友達光電第二季度營收為新臺幣750.5億元(約合人民幣167億元),凈利潤為新臺幣12.5億元(約合人民幣2.78億元)。

友達光電2018年第二季大尺寸面板(大尺寸面板系指10寸(含)以上之面板)出貨量約2,798萬片,較2018年第一季減少2.1%。2018年第二季中小尺寸面板出貨量約4,532萬片,與2018年第一季相比減少2.7%。

友達光電合計2018年上半年合並營業額為新臺幣1,495.0億元,上半年歸屬於母公司業主之凈利為新臺幣55.6億元,上半年基本每股盈餘為新臺幣0.58元。

友達光電2018年第二季合並財務報表摘要:

營業額為新臺幣750.5億元

營業凈利為新臺幣21.0億元

歸屬母公司凈利為新臺幣12.5億元

基本每股盈餘為新臺幣0.13元

毛利率為9.7%

營業凈利率為2.8%

EBITDA(即折舊攤銷前的營業凈利)獲利率為13.5%

顯示器事業單位營業凈利率為3.6%

顯示器事業單位EBITDA獲利率為14.8%

友達光電稱,回顧第二季,雖然電視面板面臨較大的價格壓力,但公司積極調整產品線及產品組合,單季營收較上季微幅增加0.8%,單季營業凈利達新臺幣21.0億元,歸屬母公司凈利達新臺幣12.5億元,仍維持相對穩定之營運成果。財務結構方面,庫存天數34天,凈負債比5.6%,均處於健康的低水位。

展望第三季,市場庫存已經回到健康水準;客戶為瞭沖刺年底銷售旺季積極備貨,公司也將做好旺季出貨的充分準備。未來無論產業景氣如何波動,公司都將堅持既定方向,持續推動價值轉型及技術創新,進而提升整體競爭力,維持營運穩健。

據官網介紹,友達光電原名為達碁科技,於1996年8月成立,2001年與聯友光電合並後更名為友達光電,2006年再度並購廣輝電子。友達擁有完整的3.5代至8.5代生產線,提供1.1吋至85吋涵蓋各類顯示器應用之面板。截至2018年1月,友達光電累積專利申請量已達23,900件,獲核準之全球專利總數超過17,800件。

source:http://www.ebrun.com/20180727/288664.shtml

小米生態鏈架構調整:成立貴金屬 投資部部門

USB CONNECTOR

小米生態鏈近日宣佈組織架構調整,新成立瞭貴金屬業務部、探索產品部和投資部。

郵件內容顯示,在生態鏈下成立貴金屬業務部,劉新宇為負責人,向劉德匯報。張維娜配合劉新宇拓展新業務,向劉新宇匯報;成立探索產品部,夏勇峰為負責人,向劉德匯報;成立投資部,高雪為負責人,向劉德,Shou雙向匯報。

此外,小米生態鏈還對生態鏈平臺部的多個業務部門和人員架構進行瞭調整。(張俊)

以下為小米生態鏈內部郵件全文:

生態鏈的同學們:

根據生態鏈業務發展需要,經雷總批準,對生態鏈的組織架構調整如下:

一,在生態鏈下成立貴金屬業務部,劉新宇為負責人,向劉德匯報。張維娜配合劉新宇拓展新業務,向劉新宇匯報。

二,在生態鏈下成立探索產品部,夏勇峰為負責人,向劉德匯報。

三,在生態鏈下成立投資部,高雪為負責人,向劉德,Shou雙向匯報。

四,孫鵬轉入公司平臺戰略投資部。

五,葉華林轉入有品電商部。

六,生態鏈平臺部(原狹義生態鏈)由屈恒全面負責,屈恒向劉德匯報,生態鏈平臺部相關調整如下:

(一)產品團隊由屈恒直接負責;

(二)供應鏈、業務分析、項目、品控、結構團隊合並為運營部,運營部同時會對生態鏈其他部門提供業務支持,趙彩霞為運營部負責人,向屈恒,劉德雙向匯報;

(三)工業設計團隊由李寧寧負責,李寧寧向屈匣匯報;

(四)文案合規部並入包裝平面設計部,包裝平面設計團隊由陳露負責,陳露向屈恒匯報;

(五)創意中心和UI/UE團隊由任恬負責,任恬向屈恒匯報;

(六)市場部由李卓顧負責,李卓顧向屈恒匯報;

(七)深圳分部由尋克亮負責,尋克亮向屈恒匯報;

(八)大客戶部由刁美玲負責,刁美玲向屈恒匯報;

(九)數據平臺、軟件測試團隊並入MIoT。

以上各部門具體調整情況以各部門負責人溝通內容為準,各部門負責人須盡快完成部門內部溝通。

source:http://www.ebrun.com/20180731/289235.shtml

三星即將宣佈在韓國本土大規模投資計劃

USB CONNECTOR

不久前,三星電子擴建在印度的電子制造基地,建設全世界最大的智能手機工廠,韓國總統也出席瞭開工儀式。據外媒最新消息,韓國總統文在寅親自要求三星能夠在韓國本土擴大投資,創造就業崗位,因此,三星電子掌門人李在鎔很快將宣佈大規模投資計劃。

據韓國先驅報網站引述知情人士稱,三星電子實際掌門人李在鎔將和韓國財政部長Kim Dong-yeon進行詳細會談,內容有關三星的投資計劃。這位官員之前表示將會在八月初拜訪三星電子。

據報道,在出席印度的開工儀式時,韓國總統文在寅提出要求,希望三星電子更多在韓國本土進行投資,給民眾創造更多的就業崗位。

消息人士稱,三星內部目前正在敲定大規模投資計劃的細節。

據報道,李在鎔和上述財政部長的會談地點是在韓國平澤市的三星半導體基地,會談具體內容尚未敲定。外界認為,雙方可能會討論三星電子在半導體領域的投資,以及其他長期項目。

在就業方面,業內人士三星電子下半年將會擴大招聘計劃,另外一些非正式的雇傭工可能會獲得正式的崗位。

文在寅對於三星電子的投資邀請,和美國總統特朗普要求美國跨國公司增加在美國本土的投資,增加就業崗位有一些相似之處。

以三星電子為旗艦企業的三星集團,是韓國規模最大、影響力最大的財閥企業,三星集團大約七八十傢子公司涉足瞭各行各業,為大量韓國人提供瞭就業崗位,韓國人在其一生當中,無法避免和三星商業帝國打交道。

不過據報道,為瞭降低人力成本,三星電子的制造基地一般設立在亞洲其他國傢和地區。目前,三星電子在越南擁有大量工廠,越南基地生產的大量智能手機、傢用電器用來出口滿足海外市場所需。

在過去一年時間裡,三星電子擴大瞭在印度制造業的投資。其中中國手機廠商在智能手機領域快速崛起,小米公司在多個季度超越三星,成為印度手機行業老大,這種狀況讓三星電子十分吃驚,開始通過增加低端手機型號、擴大印度本土產能來進行追趕。

科技市場研究公司Counterpoint的報告顯示,二季度,三星電子在印度手機市場的份額超過小米一個百分點,重新奪回瞭行業龍頭位置。

另外,三星電子的半導體業務和顯示面板業務,主要集中在韓國本土。三星在中國陜西省西安市也擁有大規模閃存芯片制造基地。

source:http://www.ebrun.com/20180801/289393.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