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3印度智能手機市場萎縮 但小米仍領先

USB CONNECTOR

10月31日消息,據印度《經濟時報》報道,市場研究公司Canalys於當地時間周二公佈的數據顯示,今年第三季度,印度智能手機市場整體銷量下滑1%,至4040萬部,主要原因是受到最近的排燈節、燃料成本增長以及匯率波動的影響,該市場第三季度的發貨速度明顯放緩。這是印度智能手機市場第二次出現這樣的下滑。

不過,市場調研機構Counterpoint最近表示,受節假日前強勁出貨量的推動,印度智能手機市場出貨量環比增長瞭24%,同比增長瞭5%。

小米以29.8%的市場份額,鞏固瞭其在印度智能手機市場上的領先地位。2018年第三季度,該公司的智能手機出貨量超過瞭1200萬部,同比增長逾30%,並連續四個季度位居榜首。

三星第二季度的市場份額與小米非常接近,該公司第三季度的智能手機出貨量為930萬部,占據印度智能手機市場23%的份額,位居第二位。

在印度智能手機市場上,Vivo和Oppo分別排在第三和第四位,出貨量分別為450萬部和360萬部。Vivo的出貨量每年都在增長,而Oppo自有品牌的智能手機出貨量卻下滑瞭24%。

今年第三季度,印度本地手機商Micromax出人意料地重新擠進前五名,該公司的智能手機出貨量達到260萬部。這傢印度廠商本季度的智能手機出貨量是上季度的5倍,是其近年來的最佳表現。

來自恰蒂斯加爾邦政府的一項命令,強有力地幫助印度本地手機商Micromax重新擠進瞭前五。在那裡,Micromax與Reliance Jio公司將以2510盧比(合34美元)的固定價格為500萬女性和大學生提供智能手機和電信連接服務。

市場研究公司Canalys的分析師TuanAnh Nguyen表示:“Micromax的手機出貨量大幅增長得益於一股眾所周知的市場力量——愛國主義。華為、Oppo、Vivo和小米的迅速崛起,以及蘋果在中國日漸式微的人氣,就是很好的例子。盡管近期Micromax不太可能在印度市場取代小米,甚至是Oppo和Vivo,但它能擠進前五名說明印度本地手機商的戰略正在發生轉變。如果印度有更多政府機構效仿恰蒂斯加爾邦政府,那麼當地手機商將可以提高其在印度智能手機上的份額。”

今年第三季度,在印度前10大手機供應商中,有8傢實現瞭增長。這些手機供應商要麼推出瞭新產品,要麼通過新品牌和子品牌進一步實現瞭業務多元化。

source:http://www.ebrun.com/20181031/304384.shtml

小米市值$564億超京東:上市第三日股價超4%

USB CONNECTOR

小米集團上市第三日股價低開高走,截至10:12,其股價上漲至19.80港元,市值達4430.47億港元,約564.46億美元。而京東在周二美股收盤後,市值跌至550.77億美元。

小米於本周一正式登陸港交所,掛牌上市。首日開盤價為16.6港元,較發行價17港元下跌2.35%。在談到破發問題時,雷軍表示,因為最近大勢不好,短期股價不是最重要的,長期價格才最重要。

在周二上午,雷軍還在微博曬出一張穿破洞褲的照片,紀念小米IPO首日破發。他表示要時刻提醒自己:“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小米加油!”

不過上市第二日,小米股價已經高開高走,截至收盤,報19港元,大漲13.1%。公司市值達到4251.5億港元,約合541.7億美元。逼近京東。

在周二港股收盤後,雷軍發微博稱:“這兩天像一場夢……厚道的人運氣不會太差!”

雷軍表示:“這兩天的上市經歷,讓我們更感恩,感謝所有信任我們、支持我們的人!同時,讓我們更自信,更堅定走自己的路: 做‘感動人心、價格厚道’的好產品,讓全球每個人享受科技創新帶來的美好生活!”

source:http://www.ebrun.com/20180711/285763.shtml

小米股價漲破20港元關口:市值超5000億港元

USB CONNECTOR

小米漲破20港元/股關口,截至發稿時,小米股價漲6.70%,報20.55港元,市值達5115億港元。

7月9日,小米正式在香港交易所掛牌上市,不過意外的是小米剛剛上市就遭到瞭破發,開盤價報16.6港元,較發行價格下跌瞭2.35%。

資料顯示,小米擬發行21.79585億股B類股份,其中20.70605億股(約占95%)為國際配售,1.0898億股(約5%)在香港公開發售,招股價17港元,集資370.5億港元。另設15%超額配售權,如獲行使,集資額則增至426.1億港元。

雷軍曾微博表示:“這兩天像一場夢……厚道的人運氣不會太差!這兩天的上市經歷,讓我們更感恩,感謝所有信任我們、支持我們的人!同時,讓我們更自信,更堅定走自己的路:做”感動人心、價格厚道”的好產品,讓全球每個人享受科技創新帶來的美好生活!”

source:http://www.ebrun.com/20180713/286214.shtml

小米上市讓做極致單品服裝企業看到瞭未來

USB CONNECTOR

近日小米正式登陸港交所上市,近4000億港元的市值引發廣泛關註。創立僅8年的小米,其逆勢崛起不僅僅是資本圈盛事,也是整個手機行業的標志性事件,這對國內服飾行業同樣將帶來啟發。

無論是手機業,還是服飾行業,創新能力一度是中國企業的短板,國內品牌都免不瞭被國外同行質疑。不過短短幾年來,小米已向市場證明價值,成為一種全新商業邏輯和邊界突破的代表。

小米老板雷軍表示,從誕生的第一天起,公司每一寸血管裡都流淌著創新的血液。但真正的創新從來不是輕輕松松得來的。沒有不需要巨大付出的創新,也沒有不經歷無數挫折的創新,更沒有不承受誤解甚至非議的創新。

從這番話來看,小米的目標是蘋果這類以創新為核心競爭力的全球科技公司,通過硬件+新零售+互聯網的多元化商業模式,還有極高的性價比征服消費者心智。在此之前,傳統商業邏輯隻能通過技術和品牌拼殺,從某種意義上說,小米的出現代表著科技品牌離消費者更近瞭一些。

隨著中國服飾制造和零售正在逐漸崛起,陸續出現超過100億營業額的服飾集團,但目前,市場上顯然還未出現國內服飾版的“小米”。

商業效率低下將會被淘汰

雷軍指出中國商業核心問題是效率低下。他不認為中國人缺少工匠精神,也不缺少創新精神,更不認為中國人不能把東西做好。但商業效率低下的時候,為瞭把產品價錢做便宜就一定得砍成本,把成本砍到底的時候就成瞭山寨。他認為,不能改善品質,不能改善效率,不能改善設計的公司,全部會被淘汰。

在供應鏈上,小米一直秉持“便宜要好貨”的策略。雖然服飾和手機行業不盡相同,但這對服飾行業同樣適用。

雷軍也舉例男士襯衣,最貴的生產成本隻有120塊錢,最便宜的是15塊錢,但品牌進商場的時候賣的都是1500塊起。越來越多消費者認識到,他們購買的東西其實成本是非常低的,這將嚴重影響大傢的幸福感。遺憾的是好像每個人都不掙錢,一個十塊錢的東西賣給消費者幾百、上千塊錢,最後卻沒有人掙錢。問題就出在每一個環節的效率低下,看著加瞭十幾二十幾倍的價錢,消費者不買單,進商場的人少瞭,買的東西少瞭,攤銷不掉,每一層都不掙錢,就要求定更高的價錢,結果就成瞭死循環。

商業效率低下在服飾行業體現為高庫存,這通常也是國內服飾企業最棘手的問題。

在存貨和供應鏈管理上,小米借鑒瞭戴爾模式的供應鏈管理,力圖實現零庫存,按需定制。而以美特斯邦威、海瀾之傢、安踏等國內服裝品牌為代表,中國服裝品牌的發跡模式是“明星代言人+中央臺廣告+代理商銷售渠道”,比拼的是誰的聲音大、誰的渠道能力強。2011年到2012年間,高庫存、零售疲軟重創中國服裝產業,國內服飾企業業績幾乎都陷入困境。

佐丹奴、班尼路以及堡獅龍曾經並稱為時尚服裝的三巨頭,也比不少國際品牌更早進入中國內地市場,但如今沒有一個品牌的日子是好過。 為瞭轉型,國內品牌紛紛號稱引入瞭Zara的模式。

美特斯邦威創始人周建成早年創立子品牌Me&City時,就想效仿Zara的供應鏈,甚至深入其代工廠做調查,但是這個品牌最終沒能如願做大。

這傢紅極一時的服飾企業在2014年因庫存壓力被迫關閉瞭近800傢門店。僅在美邦宣佈新品牌形象和上半年600%凈利潤增長的2011年,同年一季度末的存貨超過30億元,較2010年底增加瞭6億元。 供應鏈體系對於品牌的利潤起著決定性作用。周建成曾拿美邦與國外快時尚做比較:“它們有些產品和美邦價格一樣,美邦沒錢賺,但它們卻還有利潤,這是供應鏈做得好。”

值得關註的是,海瀾之傢意識到瞭“快”的重要性,去年8月,海瀾之傢宣佈1億入股號稱”中國Zara”的UR。

區別於其他國內本土女裝品牌 ,UR的創始人李明光公開表示自己就是“Zara的學生”,從一開始就將UR按照Zara的模式來經營。與優衣庫、MUJI等標準化程度較高的快時尚相比,UR更加重視快速供應鏈的基礎上來融合當季的潮流趨勢。 “我的核心競爭力在於品牌與品牌美學的打造能力,這也是UR的核心競爭力。”李明光早前接受媒體采訪時強調。現在UR將以每年60至100傢店鋪的速度保持增幅,預計2020年國內外門店數量將超過400傢,營業規模超過100億。

不過,對於這傢正在快速成長的服裝品牌來說,面對如何成為“中國的Zara”這個問題之前,它還需要解決一個問題: 中國服裝品牌在邁過100億元營收這道坎之後,就會進入實體店的天花板。

分銷模式是商業效率的重要影響因素。小米的銷售方式也與傳統手機廠商不同,以電商渠道為主。一方面小米不斷挖掘供應鏈上的優質單品,一方面隻要稍微改裝一下,就會變成一個現金流產品,每年產生上億的銷量。

據鋅財經早前報道,小米直接對接瞭用戶和供應商,根據用戶的反饋,直接將要求傳遞到代工工廠,在減少瞭代理商和中間流轉環節之後,也有效的避開瞭傳統模式的“牛鞭效應”。

如今過多實體店已經成瞭傳統零售的包袱,連Zara母公司Inditex集團開始將電商市場視為新的轉機。中國不斷躍進的互聯網技術和電商市場實際上為國內服飾品牌帶來新的機遇。

去年9月,海瀾之傢曾與阿裡巴巴簽訂協議,簽署戰略合作協議,雙方的戰略合作將成為公司在中國乃至全球業務最重要的和可持續的銷量與利潤增長引擎。

不過今年1月,海瀾之傢轉投騰訊,獲騰訊25億元投資,還有傳聞京東和唯品會將繼續跟投。早前美團外賣也宣佈將與海瀾之傢開展合作,由美團外賣人員前往海瀾之傢線下門店拿貨,承諾一小時送達用戶。

值得關註的是,太平鳥也在去年9月宣佈與阿裡巴巴達成新零售合作,目標年銷售額在3年內突破200億。

有業界人士指出,騰訊和阿裡巴巴分別入股兩大服飾巨頭,對於雙方而言戰略層面的意義都大於財務層面。這不僅意味著騰訊和阿裡巴巴卡位戰滲透進服飾領域,對服飾品牌來說,可以效仿小米模式,借助互聯網資源加速增長的市場機遇。

上述兩大服飾品牌不僅通過電商平臺提高渠道分銷效率,另一方面也受到目前中國市場仍然缺乏依托大數據對銷售進行預測的技術影響。國內科技公司原本具有數據跟蹤技術,但是品牌目前還沒有抓住這一優勢,而Zara和優衣庫均已開始新一輪創新技術佈局,開展更加精準的零售預測。

國內服飾目前還沒有出現一個“小米”,或許正是因為缺乏“實現商業終結形態”的野心。打破跟隨Zara的思維定勢,建立全新的商業邏輯,才是新的出路。

source:http://www.ebrun.com/20180716/286506.shtml

大慶油田與華為簽合作協議 打造數字油田

USB CONNECTOR

近日,大慶油田公司與華為簽署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就HPC高性能計算、eLTE無線生產網、IOT物聯網、油田生產大數據平臺等進行持續深入交流,推進信息技術與勘探開發技術融合,探索打造高效數字油田,保證油藏有效開發。

source:http://www.ebrun.com/20180716/286634.shtml

餘承東:華為今年有望出貨兩億部手機

USB CONNECTOR

華為手機業務部門主管餘承東上周三表示,今年是該公司有史以來出貨量最大的年份。截至7月18日,華為已出貨1億部手機,並仍將保持快速增長勢頭。而華為全年中國和全球市場的智能手機出貨目標是達到兩億部,躋身為僅次於三星的全球第二大供應商。

餘承東說:“此前,華為曾在2015年12月22日、2016年10月14日和2017年9月12日達到瞭一億部手機的出貨指標。鑒於我們僅在今年半年內達到1億部出貨量目標,我們今年年底的出貨量目標是2億部。”

華為的全球移動手機出貨量涵蓋華為和榮耀兩個品牌,盡管今年全行業出貨量下降,尤其是三星和蘋果在2018財季一季度中的發貨量分別下降瞭2.4%和2.8%,但華為的快速增長勢頭依然不減,在同一時期,華為總共售出瞭3930萬部手機,與蘋果手機5220萬銷量的距離正在縮小。

華為和榮耀品牌均已開始進軍東南亞市場,尤其是在僅次於中國的全球第二大智能手機市場印度。IHS MARIT的資深行業分析師Zaker Li預計,這兩個品牌在第二季度都在該地區迅速崛起。

分析師說:“鑒於下半年通常是智能手機銷售的旺季,主要品牌都將發佈旗艦手機,如果華為現在已經完成一億部手機出貨量的話,兩億部的出貨目標不難完成。”

華為將於今年第三季度發佈下一代旗艦系列。根據IDC的早期研究數據,2017年,華為的全球手機出貨量為1.531億部,落後於蘋果的2.158億部,韓國三星去年以3.173億部手機的總銷量領先市場。

據總部位於香港的Counterpoint公司稱,華為在六月和七月首次在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中搶占第二位,而在九月和十月的新機浪潮之前,市場相對平靜。但蘋果在九月發佈瞭新的iPhone手機後,很快又會重新站上第二名。

打敗蘋果成為全球第二大智能手機供應商一直是華為的目標,餘承東最近幾年多次提到這一目標。

2013年初,由於華為P系列手機的普及,華為首次成為主要的手機供應商,餘承東定下目標,在三年和五年的時間內,全球手機出貨量擊敗瞭蘋果和三星。

今年六月,華為推出瞭一款新的圖形處理技術,將在移動遊戲領域領先於其他基於Android的手機。該公司表示,這種名為GPU Turbo技術能夠將圖形處理效率提高60%,同時將能耗降低30%,使其在移動遊戲中勝過包括iPhone X在內的競爭對手。

source:http://www.ebrun.com/20180723/287624.shtml

小米之傢北京旗艦店亮相 新零售暗藏的玄機

USB CONNECTOR

雷軍眼下可能隻關心兩件事:一是開店,第二件事還是開店。

成功登陸港交所以後,雷軍和他的團隊,接下來需要向投資者兌現之前諾言(起碼證明推進順利):擴大新零售版圖,將小米生態鏈穩穩紮根線下市場。

這並不是一件容易完成的事,Apple、華為、OV等競爭對手線下基因強大,但雷軍雄心勃勃——他們計劃在未來三年內開出1000傢小米之傢,最終可能會在全國開1000-2000傢店。

7月15日,小米之傢通州萬達廣場店正式開業,這是北京第20傢店,也是北京面積最大的小米之傢,足足有570平方米,給到小米人更多施展空間。

這種施展不僅體現在小米、米傢產品上,還包括小米生態鏈平臺“小米有品”。更早以前的6月16日,小米之傢南京旗艦店開門營業。該店被雷軍稱之為“小米新零售旗艦之作”,除體驗全面升級外,在那傢面積超過700平方米的店裡,還傾斜部分資源,開辟“小米有品”專區。

作為小米新零售一大直營渠道,小米有品同樣在小心驗證線下落地的可能。筆者曾於今年6月初實體探訪小米有品全國首傢旗艦店店,並對該店體驗做粗淺分析。

通州萬達店也不例外,有品再次全面與小米、米傢產品“融合”在瞭一起。《零售老板內參》APP日前走進該店,試圖從這裡找到一些關於小米新零售理想線下模型的可能痕跡。

1

“小愛同學”加持,體驗全面智能化

通州萬達店位於廣場一層,貫通廣場內外,兩端均為落地透明玻璃門,視野更加開闊。該店延續小米一貫簡約、現代的設計風格,棕、白、灰等主色調錯落有致,並與左右的星巴克與Sephora形成明顯區隔。

產品陳列上,整體分為健康、出行、配件、音頻、智能、兒童等六個區域,同時在中間區域搭建廚房、床上用品、客廳、親子體驗區等多組特定智能場景,以強化觀感體驗。

臨街入口處,主要展示風扇、臺燈、掃地機器人、插線板等智能傢居產品。小米AI音箱作為語音中控系統,可協助控制產品開關及功能調節。值得一提的是,為引導到店用戶體驗,店內還特意設置瞭多條語音指令以供備選。

右側則為親子體驗區,米兔機器人、保溫杯、餐盤、烘幹器等兒童用品五顏六色,同時設有互動區,可供實際操作和體驗智能產品、玩具。如果說零售市場“得年輕人得天下”,那這傢小米之傢無疑是成功的(至少在暑假這個檔期)。筆者店裡閑逛時粗略統計發現,兒童在店裡的比例約占到1/4,並且均對智能場景表現出濃厚興趣。

與兩側商品緊湊碼放不同,中間則主要以實際體驗場景的搭建為主。75英寸的小米電視4與150英寸的米傢激光投影電視背對著背,既是功能對比,也給到店用戶有更多停下腳步的理由。

該店同時還原傢庭廚房使用場景,鍋、碗、筷、餐具、收納罐等被置於同一張操作臺上,一旁的墻上掛著不同規格和功能的鏟勺,頗有一番煙火氣。

轉過身來,桌上並排擺放著電飯煲、電熱鍋、料理機、凈水器、炒鍋、煎鍋等各式廚房電器及鍋具。鍋具相對比較特殊,除功能及品質外,尺寸、重量也是掌勺人尤為關註的方面,眼睛看一看,掂量一下輕重,更能輔助做決策。

除此之外,頗具層次感的安格爾黑胡桃原木餐桌椅,堆滿辦公用品小物件的書桌,搭配有精致咖啡杯的膠囊咖啡機,以及條紋四件套、乳膠靜音床墊組成的床具等,也被緊湊佈置居中的各處,極大地強化傢的感覺,“應該把小米搬回傢”,有店內消費者半開玩笑地說。

靠近廣場內側入口側,則著重展示小米手機、智能穿戴等產品。中間六臺體驗臺分別展示小米6x、小米8、紅米、MIX等系列手機以及鍵鼠、筆記本、頭戴式耳機等產品。左右兩側入墻櫃分別展示藍牙耳機、移動電源、音箱、路由器等配件,以及電熱水壺、電飯煲、掃地機器人等產品。

2

小米有品自然融入,小米新零售模型初現?

比起小米之傢,筆者實際上更加關註的是小米有品的落地形式。

首先從定位來說,小米之傢主要售賣小米、米傢品牌產品,本身SKU較少,且均為小米自有品牌產品,渠道相對易於管控。有品則不然,除售賣前述產品外,還兼售生態鏈品牌產品及精選部分第三方品牌產品,SKU超過3000個,屬於泛生活消費品平臺。

根據上市招股書,截至今年6月份,小米已累計投資210傢生態鏈企業,其中超過90傢公司專註智能硬件產品。小米對生態鏈企業的投資原則為“持股但不控股”,雙方共同設計和研發產品,並由生態鏈企業組織產品生產,下遊則通過小米自有渠道及第三方分銷渠道對外銷售,並進行收益分成。

小米有品長期以來走的是“爆品”模式,意圖在生態鏈企業身上復制或者傳遞小米產品理念。這樣做在完善小米生態鏈產品體系的同時,也保證瞭產品調性相對統一。但難就難在,如此多的生態鏈企業和產品,落地產品選擇及成本實難估量。

這種不確定性體現在,小米之傢在快速復制的同時,小米有品全國首傢旗艦店仍在試營業階段。小米生態鏈副總裁、小米有品總經理高自光曾表示,小米有品未來是否更大規模開店,仍在動態考慮當中。

《零售老板內參》此前曾判斷,類似“店中店”形式的探索,或許將有更多機會落地。而在通州萬達店裡,這種融合似乎又更進一步。臨街入口處,小米有品LOGO十分醒目。並且從產品陳列來看,有品產品盡管數量相對較少,但陳列位置並無明顯傾向,部分與小米或米傢產品相互補充,同臺競技。甚至在部分貨櫃上,有品產品還被放置在最佳視野范圍上。

值得一提的是,該店有品產品外包裝一角均有“有品”、“小米有品”或“米傢有品”式樣標簽,以強化辨識度,但標簽名並不統一。《零售老板內參》APP(微信ID:lslb168)從小米方面瞭解到,目前有品正處於新老包裝替換期,部分產品可能無此類標簽或出現不一致現象,未來有品會統一增加該類標簽。

事實上,這主要跟有品頻繁更名有關。有品起初名為“米傢有品”,2017年8月,米傢有品宣佈更名“有品”,去掉“米傢”屬性的同時,有品也正式對外界全面開放渠道,除售賣小米、米傢及生態鏈品牌產品外,還引入大批第三方品牌產品,轉型成精選電商平臺。最新一次更名,發生在今年5月,有品悄然更名“小米有品”,再度強化小米品牌標識。

多次更名背後,反映的是小米有品在內部的模糊定位。如今逐步融入線下渠道,或許這才最符合雷軍眼裡,新零售渠道應該有的理想模型。

3

小米新零售,一個小米之傢業態就夠瞭?

雷軍和馬雲都自稱新零售首倡者,但不管如何解讀,線上線下全渠道打通都是共性觀點。小米是線上部分渠道佈局較為清晰,小米商城、小米之傢、有品、以及天貓旗艦店等把控多個入口。但線下則不然,各地情況錯綜復雜,尤其在三四線城市及縣鄉市場,必須給到渠道足夠利潤空間。

雷軍理解的新零售渠道,是向用戶銷售小米智能手機及其他智能硬件產品,從而建立龐大自有平臺,直接面對終端消費者,提高整體銷售效率,並提供相應互聯網服務。

按照目前小米之傢推進速度,千店計劃似乎大概率會實現。但顯然,僅將小米、米傢落地線下,稱不上真正的“新零售”,小米有品必然需要同步落地線下。

那麼,一個小米之傢業態能解決所有問題嗎?答案顯然是否定的。受限於小米之傢本身的定位,似乎很難給到小米有品更多露出機會。小米、米傢產品線相對穩定,而“爆品”模式的小米有品則在源源不斷更新產品庫,競爭激烈,落地風險大。

小米有品往線下走的思路,筆者以為可分為兩條路徑:一是差異化選品;根據區域消費畫像,選擇性地投放產品到小米之傢門店,測試市場反應,同時保持周期性更新;二是各地開設小米有品旗艦店,給到小米生態鏈企業以及第三方品牌產品更多落地機會。

顯然,前者相對模式更輕,運作起來更加靈活,後者則有更多測試市場反應的機會。至於說,應該兩條路齊頭並進,還是先輕後重,從小米之傢通州萬達店身上,我們似乎能大概率找到一些答案。

source:http://www.ebrun.com/20180723/287635.shtml

小米上市後任命高管 顏克勝升任集團副總裁

USB CONNECTOR

7月23日,小米集團董事長雷軍發佈內部信,任命原手機部副總裁顏克勝為集團副總裁,兼任集團質量委員會主席,直接向雷軍匯報,同時任命張健擔任集團質量辦主任,向顏克勝匯報。任命即日生效。

此次高管任命,是小米上市後的首次,目標直指強化集團的品質管理。內部信中關於顏克勝的職責描述是:負責集團所有產品和服務的品質管理工作,並負責推動用戶使用體驗的持續改善工作。

雷軍在內部信中稱:“小米集團上市後,我們的首要任務就是要全面提升產品和服務質量。”

創新和品質並舉,是小米手機一直以來的核心要務。2016年雷軍親自主抓手機業務後,不斷強調“我們要用望遠鏡看創新,用顯微鏡看品質”、“創新決定我們能飛得有多高,品質決定我們能走得有多遠”。為此小米成立瞭質量委員會,雷軍親任委員會主席,公司隻要是有關質量的會議雷軍一定參加,並且不放過每一項細節。

資料顯示,顏克勝是小米第53號初創員工,此前供職於摩托羅拉,於2010年10月加入小米任手機結構部總監,負責手機的研發和創新。顏克勝於2013年初組建瞭SQE團隊,負責供應商質量管理;2015年底開始負責組建手機研發核心器件部;2016年組建小米手機質量部,負責手機部門質量開發和質量管理工作;2017年初,升任小米手機部副總裁,質量委員會副主席,負責管理整個硬件研發團隊和質量部、測試部、產品開發部、深圳研發中心,以及公司手機產品品質。

值得一提的是,顏克勝主導瞭第一代小米MIX的研發工作,是全面屏手機概念的發起人之一,並且主導及推動瞭全陶瓷機身在手機上的應用。2017年小米MIX2手機發佈會上,雷軍特別感謝瞭兩個人,並讓他們接受來自全場的掌聲,一個是小米供應鏈副總裁張峰,另一個就是顏克勝。就工作經歷來看,顏克勝帶領質量團隊嚴抓手機品質,使得小米手機的品質穩步攀升。此次對顏克勝的任命,顯示出小米把品質工作放在瞭重之又重的位置。

以下為內部信全文:

小米集團任命通知

各位小米的同學:

質量是小米的生命線,我們要用品質的鐵拳贏得市場。這是一場硬仗,也是一場持久戰,除瞭死磕到底之外,沒有捷徑可走。小米集團上市後,我們的首要任務就是要全面提升產品和服務質量。為此,公司決定:

一、任命原手機部副總裁顏克勝為集團副總裁,兼任集團質量委員會主席,負責集團所有產品和服務的品質管理工作,並負責推動用戶使用體驗的持續改善工作,直接向我匯報。

二、任命張健擔任集團質量辦主任,向顏克勝匯報。

此任命即日生效。

雷軍

2018.7.23

source:http://www.ebrun.com/20180723/287781.shtml

大摩分析師預計iPhoneQ3銷售低於去年同期

USB CONNECTOR

據國外媒體報道,蘋果已宣佈將在美國東部時間7月31日下午發佈2018財年第三財季的財報(自然年第二季度),公佈iPhone等產品的營收和銷量。

對於iPhone在第三財季的表現,摩根士丹利的分析師凱蒂·休伯蒂(Katy Huberty)在本周發佈的一份報告中預計銷量為3980萬部。

而在2017財年第三財季,蘋果賣出瞭4100萬部iPhone,凱蒂·休伯蒂預計2018財年第三財季iPhone銷售3980萬部,也就意味著其銷量將低於上一財年同期。

雖然是iPhone是蘋果的拳頭產品,近幾財年貢獻瞭蘋果過半的營收,其銷量也直接關系著蘋果營收的高低,但由於iPhone X提升瞭蘋果iPhone的平均售價,加之服務業務的收入日益增加,因而即便其第三財季iPhone銷量不及去年同期,其營收可能也並不會低於去年同期。

2017財年第三財季,蘋果營收454億美元,而在今年5月1日發佈的2018財年第二財季的財報中,蘋果是預計第三財季的營收在515億美元到535億美元之間,較上一財年同期是高出瞭61億美元到71億美元。

在這一次的報告中,凱蒂·休伯蒂還表示,即便6.1英寸版新iPhone的量產時間推遲,iPhone今年下半年的產量預計也會達到9000萬部,摩根士丹利也將蘋果股票的目標價,由此前的214美元上調到瞭232美元。

source:http://www.ebrun.com/20180725/288079.shtml